◎“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获政府推广
近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陕西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及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目录(第二批)》,旨在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先进技术和产品,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等技术获得推广应用。

通知显示,“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是以中深层岩土体为热源,由地热换热系统、机房供热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的供热系统。通过闭式循环提取深度多为2000m-3000m的中深层岩体中由地核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不抽取地下水,因而不存在回灌以及水处理等问题,对地下水体无干扰,具有取热不取水的特点。“污水源热泵系统”是以污水作为低温热源或热汇的水源热泵系统,根据污水水质不同,分为原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及再生水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冬季供热、夏季制冷,具有显著的节能与环保效益。
阅读原文:“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获政府推广
◎地热能发力!国管局: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
近日,《国管局关于2024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的通知》印发。要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开展节能减碳改造,严格规范项目监管;强化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推广新能源新技术,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树立节能降碳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工作。
《通知》明确,优化公共机构用能结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消费,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扩大“绿电”利用规模,研究推进分布式光伏、光热建设相关政策。开展2024年度公共机构绿色低碳技术征集评选工作,发布技术名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北方地区县城以上区域公共机构清洁取暖全覆盖。因地制宜推广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和热泵技术,满足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需求,到2025年实现新增热泵供热(制冷)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
阅读原文:地热能发力!国管局: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
◎四川发改委复函“地热能发展提议”!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获悉,近日,四川省政协委员刘健《关于加快推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679号)和四川省政协委员周仕伦提案《积极推进四川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第0887号)分别获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四川省发改委)复函。
四川省地热资源可利用总量位居全国第3位,单位面积可用资源量排在第11位,全省地热资源类型丰富,高、中、低温地热资源兼有,川西地区以中、高温为主,盆地及盆周山区以中、低温为主。地热储层分布于多层系,温度区间为25℃—175℃,分布差异大。

四川省发改委在复函中表示,四川省积极支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地热产业发展,编制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2022-2025年)》《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科学有序推进我省地热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阅读原文:四川发改委复函“地热能发展提议”!
◎北京丰台:开展地热能替代燃气供暖行动
1月31日,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印发《北京市丰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有序开展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气供暖行动,持续降低供热系统碳排放,推进新建东铁营、青龙湖等区域调峰热源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和地热及热泵支持政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光伏、地热及热泵应用。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推动南中轴国家博物馆群、丰台园西一区等新建片区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项目建设,确保新建的耦合供热系统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低于60%。
阅读原文:北京丰台:开展地热能替代燃气供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