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地热行业相关工作要点
3月5日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梳理了与地热行业相关的工作要点,内容如下: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庄建球:新增地热能供暖100万平方米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代市长庄建球在接受河南政府网采访时表示,省委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省聚焦“四高四争先”总体要求下,对郑州提出了“挑大梁、走在前”的目标和“七个要”“五个在”的具体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牢记领袖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答卷意识”,知责负责、知重负重,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体现郑州担当、贡献郑州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代市长 庄建球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一体推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产业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庄建球表示,郑州市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善作为、敢作为、有作为,常态化开展“四乱”问题整治,加强滩区湿地保护修复,确保黄河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强化“四水四定”,推进地下水综合治理,确保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落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成营造林6.58万亩,新建绿地面积160万平方米,打造50个“公园+”特色园区。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面建成“十四五”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完成“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无废细胞”突破1000个。加快传统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培育省级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5家以上,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地热能供暖100万平方米,完成嵩基水泥、中铁工程装备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引入外电260亿千瓦时以上,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全国人大代表庄建球:新增地热能供暖100万平方米
◎全国人大代表聂晓炜:大力推进我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地热产业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聂晓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地热能开发权证管理,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地热供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在北方地区逐渐替代传统供暖方式。截至2024年,我国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已超过14.8亿平方米,可满足约1480万户家庭冬季供暖需求,每年可替代标煤超2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7300万吨。总体上看,我国地热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双碳”目标需求相比,发展仍较缓慢。
“主要是地热取水权证更新获取难度较大、地热供暖行业税征收较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聂晓炜介绍,目前,虽然多数省份因地制宜出台了地热矿业管理办法和取水权证管理办法,但仍有部分省份在政策制定和办事流程上存在空白,此外,在地热资源税及矿业权出让收益等方面也仍有提升空间。
对此,聂晓炜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提升地热能开发管理效能。尽快出台标准统一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将采矿证、取水证、备案管理、专项补贴等纳入管理办法,通过“一站式管理”等方式,优化、简化前期审批,加强过程监管,从而推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全国人大代表聂晓炜:大力推进我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发文!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明确重点建设项目
3月3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天津市滨海新区供热专项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的公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合理布置热源和热网,构成多热源联合供应的区域供热格局。本意见征集时间为2025年3月4日至2025年4月3日。征求意见指出,滨海新区热网规划以“3+2+N”一张网互联互通供热管网系统为主要建设目标,即以新区3座现状燃煤热电厂、2座现状燃气热电厂为主热源,以N座燃气调峰供热站为调峰热源,以地热能、工业余热、太阳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补充,在热电联产供热主管线基础上,多热源互联互通的热网系统。
供暖一张网难以覆盖区域,天津市城镇区域采用燃气、地热能、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供热,宜加大对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鼓励运用先进供热技术,多热源间互相耦合,提高供热保障率,降低供热成本。产业园区采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供热,鼓励利用工业余热、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与地热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耦合互补,根据区域内实际需求设置供热设施。
阅读原文:天津滨海新区发文!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明确重点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