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有力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要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阅读原文: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内容来源于:新华社
◎人民日报:学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深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配图源自CCTV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切实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其他措施相比,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贡献率高达37%。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节能和提高能效,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维护发展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为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普遍采取更严格的节能措施,增强能源获取可靠性可负担性。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刚性增长。为此,必须着力提高能效、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超千万吨。随着污染末端治理空间收窄、成本上升,应坚持节能即减排的导向,以节能降耗实现源头预防,协同推进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阅读原文:人民日报:学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
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北京市:2025年“热泵+”供暖面积新增2900万平方米
近日,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扩大可再生能源供暖规模,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措施。
文件提出,加强新建和改(扩)建供暖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审查,确保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加强可再生能源调峰热源建设,鼓励用户侧改扩建供暖系统应用再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到2025年,全市新增供热系统绿色改造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源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全市新增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全市新增空气源热泵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内容来源于:地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