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文章强调,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指出,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山东省:推动地热真正“热”起来
11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东省着力构建“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打造四类地热能示范工程。到2030年,全省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
胡薄指出,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实现清洁取暖、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力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实施地热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有效替代煤炭消费、降低污染物排放。
阅读原文:山东省:推动地热真正“热”起来
◎西安:大力发展地热能、污水源热泵等清洁取暖方式
11月6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推进西安市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逐步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规划》要求,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空气质量目标:
“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2023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7微克每立方米;2025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1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较“十三五”末有所改善。
“十五五”期间(2026年—2030年):2027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39微克每立方米;203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规划》强调,加大清洁采暖工作力度,调整城市供热模式。大力发展地热能、储能式电锅炉、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分布式供热等清洁取暖方式。“十五五”期间,建成区现有供热面积逐步增加清洁能源供热和远距离输送供热比重。
《规划》指出,规划范围是西安市全域,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0年,其中2025年为近期规划年,2027年为中期规划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年。
阅读原文:西安:大力发展地热能、污水源热泵等清洁取暖方式
◎加快推进地热应用!吉林白城发布最新方案
11月15日,吉林省白城市发布《白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动本地区经济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方案》包括面临形势、总体要求、加强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环境治理、开展模式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组织实施八部分。
《方案》强调,突出重点领域,推进能源领域协同增效。加快太阳能、地热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稳妥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展深层地热供暖试点。
《方案》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大力推进既有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节能减污改造,推广使用绿色建材,结合白城实际使用太阳能、地热、空气能、工业余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等用能需求。
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全市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阅读原文:加快推进地热应用!吉林白城发布最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