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部门印发意见 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助力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实现,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和鼓励支持政策。
《实施意见》明确,坚持新能源供热优先原则,推动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替代。提升新能源供热比重,持续降低供热系统碳排放。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左右,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左右,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推动新能源供热项目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比例应用、高水平管理。
《实施意见》指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科学布局、有序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本市新能源供热潜力。
纳入本政策的新能源供热技术类型包括: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以及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实施意见》聚焦“三个重点”,即聚焦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工作方向。管理机制方面,优化中深层地热矿权办理流程,明确中深层井下换热项目审批机制。发展方式方面,鼓励地热资源按区块整体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与常规供热设施耦合应用,构建互联互济的新型供热系统。产业发展方面,扩大传统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场景,鼓励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迭代升级,加强新能源供热市场机制建设。
阅读原文:北京十部门印发意见 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贵州发布加快推进地热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近日,贵州省能源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5年,在贵阳、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等基础 条件好的市(州)建成一批地热能供暖(制冷)试点示范项目;地热能管理流程逐步健全,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30年,力争实现地热能供暖(制冷)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贵州全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阅读原文:贵州发布加快推进地热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最新!《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改革发展局印发了《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由总体要求、建设绿色低碳智慧新城、打造绿色低碳乡村、强化保障设施和加强组织实施五部分23条内容组成。
在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中,《方案》指出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学合理采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水源和余热等热泵技术。解决建筑采暖等用能需求。力求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8%。
《方案》强调,打造绿色低碳乡村,推进农村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空气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乡村供气、供暖和供电等方面的应用。
《方案》提出,2030年前,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建筑碳减排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
阅读原文:最新!《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近日,从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河北承德、张家口、石家庄等10市79个新设地热采矿权出让计划已获批,全部出让后将新增矿区面积821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增加12180万立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3万吨/年,积极保障了供暖、医疗康养等行业需求,为河北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河北省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保定、衡水、沧州、廊坊等平原区和承德、张家口等山区。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途是供暖、医疗康养等,其中供暖占83%。
阅读原文:河北拟设立地热开采规划区块180个